查看原文
其他

河北农村娃→航天总设计师!这不是传说!

2月10日,神舟十五号航天员

费俊龙、邓清明、张陆

圆满完成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


三位航天员于

2022年11月30日

搭乘神舟十五号飞船进入中国空间站,

与神舟十四号航天员换岗,

陈冬、刘洋、蔡旭哲三名航天员

搭乘神舟十四号飞船回到地球。


航天员能够安全往返于天地之间

靠的是“生命之舟”

——神舟系列载人飞船。

让我们听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以下简称五院)

载人飞船系统总设计师贾世锦,

给我们讲述神舟飞船背后的故事。



河北农村少年

怀揣航天梦一路前行


1992年9月21日,

中国发展载人航天工程

制定了三步走的战略规划。

“三步走”的第一步

就是研制载人飞船,

实现航天员天地往返的目标。


彼时,

从小就对航天有兴趣的贾世锦,

正在衡水冀州中学上高一。

在班主任鲁珩继老师眼中,

贾世锦是一个

聪明、朴实、专注、有自制力的学生。

贾世锦的高中同学樊保才回忆,

“高中时他个子瘦高、

戴着一副大眼镜、时常埋头。

最钦佩贾世锦的一点就是,

只要认定的事,他就一定要做好,

遇到困难善于开动脑筋克服困难。”


贾世锦(后排左四)


3年寒窗苦读,

成绩名列前茅的贾世锦,

如愿考上了

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工程与力学系。


4年后,

成为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的研究生

师从中国第二任载人飞船系统

总设计师张柏楠。

2002年,研究生毕业后,

贾世锦留在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的

载人飞船总体室工作。



心怀航天梦,神五初建功



2003年10月,

神舟五号飞船搭载着航天员杨利伟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

历时21小时23分钟,

在轨飞行14圈后顺利返回着陆,

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

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当时,贾世锦负责

神舟飞船着陆缓冲系统的工作。

他透露,神舟五号出厂之前,

座椅着陆缓冲系统性能指标

不能完全满足要求,

也就是说,在故障的情况下,

如果着陆反推发动机没有点火,

返回舱的着陆速度就会相对比较高,

不能保证航天员不受任何伤害。


“正常情况下是能够保证安全的,

但是载人航天不能光保证正常的情况,

即使出了故障,

我们的设计理念就是

一度故障工作,二度故障安全。

说白了就是,

正常的时候所有的指标都要满足要求,

在出了故障的情况下

还要保障平台和人员的安全。”

贾世锦说。



这样的设计理念

使当时刚进入五院的贾世锦

在思维方式上发生了一些转变。

“读书的时候好多事可能

达到目标就可以了,

我不会想故障的情况。

但是做工程尤其做载人航天工程来说,

我还要有一个底线思维,

如果我的主份出了问题,

我的备份还要能起作用,作为保底。”

贾世锦说。


为了在神舟五号发射前

解决返回器着陆的安全问题,

贾世锦和团队开始了

连续两个月的高强度工作,

这一经历让他对航天工程的特殊性

有了更透彻的理解。



那会儿就是没日没夜地工作,

把技术的方向明确了之后,

产品的设计、参数的确定、

试验的验证、整体的验证、产品的生产,

后面还有鉴定试验、可靠性试验,

我们都要做。

一个产品从论证开始,

到最后成熟能够参加飞行,

一般来说得一年以上,

但是我印象中真正的时间

可能只有两个月左右。”

贾世锦表示。



没日没夜工作三年

攻克交会对接难题



从神舟七号飞船开始,

贾世锦开始全程参与

神舟飞船的论证、研制、生产

以及发射等各个环节。

2011年9月,

中国第一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发射升空。

两个月后,神舟八号就将发射。


按照计划,神舟八号不搭载航天员,

它要完成的是中国航天史上

第一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

航天器的交会对接一直是航天领域的难点,

当时的贾世锦已经是副主任设计师,

负责总体的技术方案。

“难点在于地面有一些试验条件再怎么模拟,

都模拟不到天上的状态,

或者说根本就不知道

天上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贾世锦说。



为了攻克这一难题,

贾世锦没日没夜、高度紧张地

工作了三年时间。

回头看这段经历,贾世锦说:

“那会儿应该是我工作以来

最艰难的一段。

基本上每天从早上到半夜,天天这么干。

工作的强度太大,

精神上的压力也很大。

从无到有,白手起家,

在经历了那么长时间的积淀之后,

才有厚积薄发的那一瞬间。”‍



‍2011年11月1日,

神舟八号飞船发射升空,

和天宫一号顺利完成交会对接,

为此后的载人交会对接铺平了道路。‍

2012年6月16日,

神舟九号飞船载人发射升空,

6月18日与天宫一号自动交会对接,

形成组合体,

完成了中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

中国载人航天向前迈出坚实的一大步。


当记者问及他们是靠什么爬过

交会对接这座大山的时候,

贾世锦的答案是靠大家的意志力,

靠大家对这个任务的追求。



“就是载人航天精神里面所说的那几条,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

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那会儿我们在一个大会议室里

天天集中办公,每天晚上都干到半夜。

我觉得大家没有过多的想法,

只有一条,我一定要把

交会对接这个难关攻下来。


新挑战不断涌现

设立应急预案应对空间碎片



拼搏和付出让中国的载人飞船技术

越来越成熟和稳定。

神舟飞船作为一种稳定的载人工具,

会有越来越多的航天员、任务专家

甚至太空游客乘坐飞船往返天地之间。

但新的挑战仍在涌现,

神舟十一号飞船在飞行期间,

就曾经差点遭到空间碎片的袭击。

此时,贾世锦已经是

神舟十一号飞船的副总师。



为应对这一问题,贾世锦表示,

飞船虽然没有专门碎片防护设计,

但是有被碎片击中的应急预案。

如果独立飞行的时候,

舱被空间碎片打穿了5毫米以下的击穿孔,

靠飞船自身的资源有能力安全返回地面。


如果在停靠期间,则有不同的预案

——如果轨道舱不返回,

在轨有一些堵漏的措施,

把孔给堵上,不让漏气漏那么快,

这样就相当于击穿没有产生影响,继续飞行;

如果是返回舱,

由于返回舱外面是防热结构,

一旦被击穿,返回再入的时候

防护功能可能就会失效,

这个时候地面备的那艘船

就要紧急发射,上去接替,

把航天员安全接回来。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贾世锦成为总设计师



2021年,贾世锦被任命为

五院载人飞船系统总设计师,

负责空间站阶段载人飞船总体技术方案。

当记者问他有没有想过

有一天会被任命为总师的时候,

贾世锦笑着说,

这是自己的目标,

但是从来没有想过到底是哪一天。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一开始真的没有想这么远,

但是如果工作平常做得一塌糊涂,

不可能当得上。

空想没有用,尤其是干载人航天,

所有的工作必须做实,

就像我们的院训说的那样,

‘严慎细实’,实就是其中一个方面,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贾世锦解释说。



投身中国航天20年,

贾世锦经历了

中国平均两三年发射一艘飞船,

到现在一年发射两三艘飞船的变化。

而他自己,

也从曾经那个怀揣航天梦的农村少年

成长为载人飞船系统总设计,

成为了父母亲人、

河北老乡们心中的骄傲!


为我们的老乡贾世锦点赞,

致敬伟大的中国航天事业,

致敬所有为之奋斗的航天英雄!














来源/河北青年‍报综合自央视新闻客户端、央视《面对面》、衡水晚报

校对/韩妮
责编/贾阳阳监制/刘洁
更多热文

定了!石家庄改造364个老旧小区 | 姐弟坠亡案杀子父亲连写三封信求原谅,母亲发声

重磅!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

不限号!石家庄真的不限号!这些地市也不限!

分享、点赞与在看都在这儿点下给小编加鸡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